印章,初为实用,后衍而为艺术。

 

从商周滥觞,到先秦、两汉为高峰,这一阶段印章大多为实用,主要分为官印与私印。官印印文内容为各种官职名,比如“司马”、“司徒”等等;私印主要是姓名字号,可以说是古人的“执行公章”与“身份证”。

 

在此之外,也有吉语、辟邪、烙马、肖形等内容。待到唐宋以后,诗书画风靡,印文内容更为丰富,印章又成为文人们表达自我的形式,进入了新的艺术境地。



51.jpg



印者,信也。

 

刀笔划刻,在石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;朱印一盖,如钤上了一个人的信念,天地不可改也。如此,“信”这一精神层面的概念,落到实处,让“印”成为一种信誉标志。

 

于国而言,国之玺,是国家象征,郑重一落,印出了国家信誉;于个人而言,人无信而不立,印而有信,心上有诚。印章,就是这样一种仪式化的凭信。


 

306.jpg

304.jpg



印信之外,风雅之韵。

 

随着印章的发展,它已经不止作为以“信”为主要功用的实用品,还逐渐成为以审美和文化为主要功用的艺术品。

 

那志良在《玺印通释》里说道:“印章到了成为一种艺术品时,雕一颗印,既不是用来做取信之需,也没有固定的用途,随手拈来,仅供欣赏,印文大都采摘诗句、格言、俚语——用之得当的,颇饶趣味,这便是闲章”。

 

闲章不闲,篆刻风雅。有时是灵感迸发的偶得之作,真实表达篆刻者的心境;有时是襟怀的展露,有时是刻石言志,透出人生的追求……如齐白石的“浮名过实”;如丁敬的“烟云供养”;如郑板桥的“心血为炉照古今”……

 

方寸天地,语意隽永。



99.jpg

100.jpg



印纽之美

 

一枚印章是多种艺术的表达,比如书法、绘画,而最直观、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印纽的雕刻。

 

“印之有纽,犹器之有盖,碑之有额,浮屠之有尖,亭榭楼台屋宇之有顶脊鸱甍也,制虽不同,其所以装整修饰而适于用则一。”

 

印纽的存在原是为了便于携带或抓握,而后因审美的需求逐渐呈现多种形式与美感,传承至今。



379.jpg


 

印钮是方寸之间的雕刻艺术,它以印为基底,无法“大开大合”的取舍,亦要“相石”而动,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。

 

以立体兽印纽为例子,雕刻者要心有全局,把控兽的位置,不能让其有濒临掉落的拘谨。再依料形与纹理设计其形态,对空间注入活力,瞬息方寸间的磅礴,让兽跃然石上,方成。



374.jpg


 

印者,信也,亦心也。

 

一方印章,或镌姓名,或篆心言,篆刻、雕琢,是东方古老文明的神韵的体现,方寸之间能容大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