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对“玉”的解释是:“玉,石之美者。有五德,润泽以温,仁之方也;理自外,可以知中,义之方也;其声舒扬,专以远闻,智之方也;不桡而折,勇之方也;锐廉而不忮,絜之方也。

欣赏玉之美,可以从这段对玉的释义开始。

18.jpg

 

玉的自然之美

 

“玉,石之美者。”美石为玉,玉是石头的精华。


自然界的石头千千万万,为何玉最夺人眼球?因为玉比其他的石头美,是石中的王者。

 

玉的质地温润,光泽柔和,颜色多彩,皮色丰富,声音悦耳,结构稳定,保存千万年也不会改变。


30.jpg

 

自古以来,人们就尊玉、崇玉、爱玉、敬玉、佩玉、玩玉、藏玉,被玉的自然之美深深吸引,玉更是演变为美好之物的代名词,被人们广泛地用来自喻和喻物。

 

美人被形容为“亭亭玉立”、“玉洁冰清”,美物被称为“琼楼玉宇”、“金玉满堂”、“玉树琼花”……


33.jpg

 

玉的灵性之美

 

玉脱胎于山川、石棱之间,被雨水冲入河流,经千年的磨砺,浸万年的冰雪。


斗转星移,河流迁延改道,成了飞沙走石的戈壁,成了枯竭干涸的河道,玉历经了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沧桑。

 

它栖息在风月之间,凝聚精华,耐受了“大漠孤烟直”的孤寂。


253.jpg

 


玉虽小,方寸之间,但乃灵物。

 

在古时,人们就以玉制成礼器和祭祀之器,用来连通凡世与神界,是凡人与神灵沟通的通灵法物。

 

 

248.jpg


玉的德行之美

 

玉的质地温润,光泽柔和,是”的品性特征。


玉的密度高,坚硬,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,是“”的代表。

 

玉通透,但凡有瑕疵,都会透出来,不遮蔽掩饰,表里如一,“所谓丹心可鉴”,这是“”德的表现。


242.jpg

 

敲击玉的声音清脆、舒扬、悦耳,犹如与智者对谈,说者娓娓道来,听者如沐春风,醍醐灌顶,智慧顿开,这是”的体现。

 

玉断裂之后,断口虽有棱角、质地也够坚硬,但是它不会伤人,虽有能人嫉恨于人,却不做失德之事,这是”——品德的高洁。

 

除了五德,玉在人们佩戴、把玩、陈设之际,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德行。在中国社会,玉已然是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。

 

31.jpg

 

玉的文化之美

 

 

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《红楼梦》,原名《石头记》。这本书中,石即是玉石,男女主角“贾宝玉”、“林黛玉”名中皆有玉字。大观园的故事从一块通灵宝石开始,又以这块石头消失不见而结束。


书中更是出现丰富的玉石描写,这些写实的文字,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。作者不可能凭空捏造,由此可见在古时玉器与富贵人家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。

 

在文学作品,玉承担了诗意之美。玉作为文学中指代和借喻的意象,大量出现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。


263.jpg

 

在政治生活中,玉创造了君王文化。

 

在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,玉创造了君子文化。

 

此外,玉和祭祀、敛葬、宗教文化都息息相关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玉是解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

 

308.jpg

 

玉的工艺之美

 

 

“玉不琢不成器”。原石固有自然之美,经过名家大师雕琢之后的玉器艺术品,同样美到不可方物。


雕玉者将思想、情感、理想、志趣通过刀与玉的碰撞,最终诉诸于玉雕作品之中,方成就一件巧夺天工的玉雕重器。



230.jpg

 

珠圆玉润、天人合一、大美不琢、掩瑕为瑜、随形而走、因材施艺……这些都反映了琢玉匠人们在工艺上的追求,以及玉器创作的独特理念。

 

美玉良工,如切如磋,雕刻琢磨,既凸显玉质的自然之美,又赋予玉人文的价值,只为美玉经典的流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