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的审美向来是意会的,诗意的,而不用尺寸和标准去圈定,显得太过刻板琐碎。

只需读一读宋玉在《登徒子好色赋》中对美人的描述:“增一分则太长,减一分则太短;著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”

古人对美的描述,不见纰漏,却也无标准。这种美在于比较,一切都以适度为宜,恰如玉料的感官。


 39.jpg


单看青海料,光亮洁净,白玉无瑕。在籽料对比下却是“锃光瓦亮”,少了油润,显得水透轻佻。上手更是干涩,难以盘活。

而光华内敛的籽料,独有一份凝脂水滑的油润质感,无论俄料、青海料,一入行家眼便是云飞泥沉,高下立现。不仅看上去柔和舒服,上手更是细腻无比,把玩愈久愈能见其品质。


17.jpg


美在比较中产生。籽料与青海料,外行瞧一眼,觉青海料之白略胜一筹,但在真正的老玩家眼中二者实有天壤之别。

籽料之美,油脂稍减则太干,白亮稍多则太透。正是在比较之中,对于籽料的美才能悟得淋漓尽致。

这差别早在玉石的形成过程中就已定下。千万年流水翻滚打磨出紧实细腻的籽料,相较于山料矿源,注定是稀少且珍贵的。


24.jpg


君子淡如水,岁久情愈真。正如籽料不显山不露水,却承受住岁月的考验。对善于内省,修身养性的中国人来说,籽料那浓郁内敛的油脂感,正契合谦谦君子的人格、精神和意境。

赏玩它的色相,品味它的内涵,把握其中自然天成的和谐韵律,就会在审美中领会和创造更深广的意蕴。